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条件
引用本文:徐首庄,郭顺敏.浅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条件[J].潍坊学院学报,2000(3).
作者姓名:徐首庄  郭顺敏
摘    要: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赖于学生个体的主观因素(内在条件)及其所处环境条件(客观外在条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说:“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英国的石头缝里,它只能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因此,努力创造客观条件,营造创新环境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等院校创造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客观条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加强建设: 1、注重制度建设,完善创新机制 制度建设是营造创新环境的先决条件,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动力机制。根据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其制度创新应包括:其一,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效果、学生知识能力的动态评价制度等。其二,人事管理制度创新,包括人员的上岗制度;师资培训、职称评聘制度;人才引进制度等。其三,奖惩制度的创新。其四,学生管理制度创新,做到宽严结合,体现管理的规范性、权威性、合理性、原则性、严肃性,以求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环境,既能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明确,以上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特...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