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试论古文中的插叙
引用本文:章秋农.试论古文中的插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3).
作者姓名:章秋农
摘    要:先引现代文章二节作为比较: 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 写作阿桂,是武断的。(鲁迅《阿Q正传》)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后改变 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老舍《骆驼祥子》)第一例中“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和第二例中“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一行儿”都插在前后紧接的语句中间,如果不用一对破折号隔开,而与前后文连属,就显得文气不贯。 古人行文过程中,也常常插入似与正文游离,而却有表意作用的语句,杨树达《古书疑义举例续补》称为“文中自注”,《中国修辞学》称为“自释”。这是古代作家的一种表达方式。古书没有标点,不明乎此,会感到文章重复拖沓,扦格难通,甚或发生误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