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差异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作者姓名:赵红格  刘池洋  姚亚明  王锋  银燕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环境工程系;3.长安大学地球科学系;4.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摘    要:目的探讨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从南至北不同地区的差异抬升时期及抬升速率。方法利用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综合分析,研究盆地西缘的构造差异抬升。结果西缘北部汝箕沟地区中生代以来有两次较大的抬升时期,分别为晚白垩世和始新世,抬升速率分别为29.5 m/Ma和46.5 m/Ma。中部石沟驿地区抬升时期较早,为晚侏罗世和晚白垩世,抬升速率分别为40.0m/Ma和21.9 m/Ma。南部的差异抬升最为强烈,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在炭山地区表现明显;早白垩世末—晚白垩世南部地区发生整体抬升;中新世末期六盘山地区发生快速抬升。罗山、炭山地区相对抬升速率和后期抬升速率为46.3 m/Ma和25 m/Ma,六盘山地区则分别为22.5m/Ma和283.3 m/Ma。结论在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最早的抬升时期为晚侏罗世,晚三叠世并没有抬升事件,故西部前陆盆地的形态始显现于晚侏罗世。西部的差异抬升导致了不同地区前陆盆地构造发展的不平衡。

关 键 词:鄂尔多斯盆地西部  磷灰石  锆石  裂变径迹  差异抬升  抬升速率
文章编号:1000-274X(2007)03-0470-05
修稿时间:2006-10-1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