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法对地热产业的影响及政策建议 |
| |
作者姓名: | 邵亥冰 孔彦龙 沈百鑫 |
| |
作者单位: | 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莱比锡04318;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页岩气与地质工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北京100049;国家环境保护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健康与保护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210036 |
| |
基金项目: |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2020067) |
| |
摘 要: |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和各地实施细则自颁布和实施以来,在地热学术和产业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和部分争议。尽管基于《资源税法》第三条的原则,应优先按价计税,但在目前地方执行细则中,对回灌地热水征收资源税都只规定了按量(每立方米)计征。因此,法律附件和各地的这种规定都未能严格遵守地热能利用的事实理性,即地热能利用的是热能而不是水量。对于资源税法中关于地热水原矿的定义,以及未回灌的地热水是否视同对外销售行为,目前的法条定义不够明确。且该法中采用立方米体积单位作为地热水计税单位的做法,会在高温地热发电领域产生应税产品计量不确定、不科学的问题。按照各地现有实施细则对回灌地热水开征资源税,会对中国的地热发电和供暖产业造成不利影响。在国家碳中和的长期宏观政策目标下,这一做法将会减缓地热这一清洁能源对传统高碳能源的替代。建议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对回灌地热水免征资源税,同时通过立法解释明确地热原矿的定义,并将地热水的计税单位改为质量单位吨。
|
关 键 词: | 地热 资源税法 地热水回灌 地热供暖 地热发电 |
收稿时间: | 2020-12-20 |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科技导报(北京)》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