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堰结合型鱼道过流元件的水动力特性及应用研究
引用本文:孙东坡,董明家,刘明潇,黄天宝,范聪喆,武娟娟.孔-堰结合型鱼道过流元件的水动力特性及应用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22(2):268-281.
作者姓名:孙东坡  董明家  刘明潇  黄天宝  范聪喆  武娟娟
作者单位:1.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力学及河流研究所;2. 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930643);;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51909093);
摘    要:为了解决鱼道水位落差大、流速高、难以平顺过渡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孔-堰结合过流元件;试图通过这种新结构调控上下分流比,获得适宜鱼类洄游的水流条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水力模拟试验的综合研究方法,开展了一般性分析与典型鱼道研究.首先对孔-堰的特性及水力计算进行分析,给出适宜的分流模数与设计方法.以某鱼道过渡段为研究对象,对常规多级堰与多级孔-堰的水力特性开展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研究,获得不同边界的流场水力要素.研究表明,具有上下通道的孔-堰呈双峰型流速垂线分布,比无孔-堰的偏态单峰分布更适合不同流层鱼类上溯;多级孔-堰调整了水流结构,使各级潜堰上下游水头差降低30%~50%;堰顶流速降幅达23%~40%,为1.2~2.1m/s,底孔流速保持在0.8~1.3m/s;孔-堰分流比沿程呈逐级增大(13%~39%)特征.孔-堰过流元件使流场整体紊动性减弱,堰顶湍动能降低58.8%~76.9%;底部加糙使能耗结构趋于合理,有益于鱼类上溯与休憩;同时保持平缓、连续的自由水面,具有良好的水力生态调节作用.

关 键 词:孔-堰  分流比  生态鱼道  水力模拟  流场结构  湍动能  多级跌水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