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的污染状况
引用本文:冷科明,吴霓,杜克梅,吴峰,江天久.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的污染状况[J].暨南大学学报,2014,0(2):113-117.
作者姓名:冷科明  吴霓  杜克梅  吴峰  江天久
作者单位:冷科明(深圳市 海洋环境与资源监测中心,广东 深圳,518067); 吴霓 (暨南大学 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 高校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32); 杜克梅 (暨南大学 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 高校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32); 吴峰 (暨南大学 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 高校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32); 江天久 (暨南大学 赤潮与海洋生物学研究中心 广东省 高校水体富营养化与赤潮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510632);
基金项目:国家973项目(2010CB4287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6091);国家海洋公益专项(201305003-2,201305010-4);深圳市发展计划项目(项目编号:301201003107)
摘    要:为了弄清珠江口海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污染状况,为监管海产品安全提供参考,本实验运用小白鼠生物检测法,对2007年12月至2009年5月在该海域的17个采样点采集的19个贝类品种共181份样品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珠江口海域贝类的PSP阳性检出率为20.4%,无超标,其中2009春季采自澳头和霞涌的华贵栉孔扇贝的检出值最高,为215 Mu/100 g软组织.PSP检出率呈明显季节特征,冬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最低.PSP的地理分布范围较广,珠江口、大鹏湾和大亚湾均有检出.主要染毒贝类为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褶牡蛎(Ostrea plicatula)和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关 键 词:珠江口海域  麻痹性贝毒  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