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NCEP资料分析华北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 |
| |
作者姓名: | 郑永光 张春喜 陈炯 陈明轩 王迎春 |
| |
作者单位: |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通讯作者,E-mail:cjiong@cma.gov.cn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北京市科技攻关项目 |
| |
摘 要: | 由于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对流天气临近预报的需要,利用2000?2005年5?8月每日4次1°×1°NCEP最终分析资料的平均场分析了该地区暖季对流性天气的气候背景。分析内容包括:高、低空平均环流,湿度、温度、假相当位温、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等多年各月各时次的平均场和气候日较差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5、6月与7、8月的对流天气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气候背景下。5、6月份北方冷空气比较活跃,华北地区受中纬度西风带扰动影响为主;7、8月华北地区受中纬度扰动和低纬度扰动的共同作用,从而造成5、6月份和7、8月份对流的性质有显著差异,前者的对流发生在变性的大陆冷气团中,常出现冰雹和雷雨大风天气,后者的对流发生在锋前热带季风气团中,易出现暴雨天气。因此,5、6月份和7、8月份的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应该采用不同的预报思路。00 UTC和06 UTC近地面层?975 hPa相对湿度场的差异表明,午后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干线(或露点锋)的气候特点。00 UTC和06 UTC的850 hPa平均流场对比还表明,在北京地区的北侧存在热力作用下产生的地形性边界层辐合线的气候特点。上述两点为华北地区初始对流的临近预报提供了气候背景。
|
关 键 词: | 对流 气候背景 诊断 干线 边界层辐合线 |
收稿时间: | 2006-05-09 |
修稿时间: | 2006-05-0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