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海外陆架线状沙脊群
引用本文:吴自银,金翔龙,李家彪,郑玉龙,王小波.东海外陆架线状沙脊群[J].科学通报,2006,51(1):93-103.
作者姓名:吴自银  金翔龙  李家彪  郑玉龙  王小波
作者单位:1.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310028
2. 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
基金项目:中法科学考察组(Beme和刘振夏教授为双方首席科学家)提供了地震剖面资料,刘保华研究员在地震资料处理方面给予了帮助,与贾建军和曹振轶博士就东海潮波模拟进行了探讨,张富元和刘建华研究员审阅了全文并提出建议,刘振夏教授提供了数篇重要参考文献、审阅了全文并提出修改建议,审稿专家提出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一并表示感谢.本文工作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G2000046704)和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批准号:40506017)资助.
摘    要:基于最新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资料, 对东海外陆架线状沙脊群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 将研究区线状沙脊群划分为东北区和西南区, 东北区沙脊走向约为N116°, 该区沙脊线性特征明显, 向内陆架延伸收敛, 西南区沙脊走向为N120°~N146°, 该区沙脊群趋向网状, 研究区中部有趋向沙席特 征. 沙脊群向陆侧发育到60 m等深线, 东北部向海发育到水深120 m左右、西南部发育到150 m左右, 在西南部洼地130~180 m水深处仍有发育不完全沙脊分布. 结合靠近研究区的典型地震剖面的沙脊体高角度斜层理声反射特征, 以及4个钻孔和12个柱状样岩性分析及测年资料, 表明在研究区内广泛分布于东海外陆架的线状沙脊群形成于全新世早中期, 并由富含碎贝壳细砂为特征的海侵砂层所组成. 沙脊的形成、发育和埋藏的决定因素在于海平面升降导致的水深变化和沉积物源供给速度. 12400 aBP期M2分潮同潮时线已与研究区线状沙脊群具有较好的正交关系, 12000~8000 aBP期间的潮波系统可能是形成广泛分布于现东海外陆架线状沙脊群的主动力.

关 键 词:东海陆架  线状沙脊群  多波束测深  沉积模式  沉积动力
收稿时间:2005-07-08
修稿时间:2005-07-082005-09-16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