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0.3AU至1AU太阳风质子热流密度径向发展的理论解释
引用本文:涂传诒,权克明.0.3AU至1AU太阳风质子热流密度径向发展的理论解释[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3).
作者姓名:涂传诒  权克明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涂传诒),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权克明)
摘    要:Marsch等1983给出了由Helios 1和2飞船的观测得到的质子热流通量密度Q_p由0.3AU至1AU的径向变化。在0.35AU,质子热流密度约为10~(-2)erg/cm~2·s;而在0.95AU,质子热流密度下降到10~(-3)erg/cm~2·s以下。对于低速流,质子热通量密度下降得更快。对于高速流,质子热流通量密度下降得较为缓慢。Marsch和Richter 1984又给出了离子热流密度的径向变化。离子热流通量主要是由质子贡献的,因为α离子的热流通量密度比质子热流密度小一个量级。 已有描述质子热流通量密度的理论: 1.经典质子热导率。被Hartle和Sturrock 1968用来建立太阳风的二流模式。 2.Y.C.Whang 1971年提出的无碰撞热导率。被Whang 1972年用来建立太阳风的二流各向异性模式。 由于缺乏观测数据,上述理论没有在一个较大的日心距离上与观测结果对比过,因而不知道这两种理论中哪一种是正确的。本文将以Helios 1和2的直接观测结果为依据,检验上述理论的正确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