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
引用本文:管红,朱筱敏.南堡凹陷滩海地区古近系砂岩孔隙类型、分布及其控制因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4).
作者姓名:管红  朱筱敏
作者单位:1.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北京,100027
2. 中国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2249
摘    要: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观察,结合大量物性资料统计,对低勘探程度的南堡凹陷滩海探区古近系的砂岩孔隙类型、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近系砂岩储集层在2.5 km以上以原生残余孔隙为主,2.7 km以下开始发育次生孔隙,主要为碳酸盐、长石溶蚀成因,其次为岩屑溶蚀;纵向上对应2.9~3.3 km和4.0 km左右深度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段;较低的地温梯度以及晚期快速受热过程是南堡凹陷孔隙保存的有利条件,通源断裂活动改善了东一段储集层的孔隙空间,有机质降解形成的有机酸控制了次生孔隙的形成;南堡1号构造带、2号构造带以及4号构造带为研究区内最有利的储集空间发育区.

关 键 词:古近系  次生孔隙  成因类型  主控因素  南堡凹陷

Types, distribution of sandstone pore of Paleaogene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beach area, Nanpu sag
GUAN Hong,ZHU Xiao-min.Types, distribution of sandstone pore of Paleaogene and its controlling factors in beach area, Nanpu sag[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2009,33(4).
Authors:GUAN Hong  ZHU Xiao-m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