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非晶硅太阳电池中吸收层的氢稀释微控作用
引用本文:盛子纶,史鹏飞,善奇,钟柯,杜浩,李天天.非晶硅太阳电池中吸收层的氢稀释微控作用[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1(5):525-530.
作者姓名:盛子纶  史鹏飞  善奇  钟柯  杜浩  李天天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治区半导体光伏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治区半导体光伏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治区半导体光伏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治区半导体光伏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治区半导体光伏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内蒙古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自治区半导体光伏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21
基金项目:2017年内蒙古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摘    要:基于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制备非晶硅太阳电池,通过微量调节氢稀释(R_H),研究其对本征非晶硅吸收层的光学带隙及微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当R_H由6.5增加到10时,本征非晶硅吸收层的光学带隙由1.796eV提高到1.973eV,电池效率随R_H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并在R_H=7时达到最大值,此时的本征非晶硅薄膜的光学带隙约为1.836eV,其电池效率达到8.4%(V_(oc)=897.2mV,J_(sc)=14.86mA/cm~2,FF=62.96%)。实验表明R_H的提高并不能单调增加电池的效率。通过对微结构的分析发现,这主要是由于R_H过低或过高时,其Si-H_2键成分比例较高,微结构因子R较大,使得薄膜中缺陷较多所引起电池恶化导致的。

关 键 词:PECVD  氢稀释  微结构  非晶硅太阳电池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