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
引用本文:魏鸿雁,陶卓民,潘坤友,李如友.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2020,43(1).
作者姓名:魏鸿雁  陶卓民  潘坤友  李如友
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224051;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0023;盐城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盐城,224051;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224051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摘    要:乡村旅游通过集聚效应、结构效应、投资效应、生态效应等动力共同作用,从人口、经济、社会、空间、生态等方面全方位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新型城镇化通过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双重拉动,带动乡村旅游在规模、品质、效益等方面的发展.基于此,构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模型,对2010—2016年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互动性、协调性强,在年际变化上,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耦合度存在显著梯度差异,其中苏南地区两系统互动性最强,其次是苏中地区,最后是苏北地区,三大区域历年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其中苏南地区最高,属高度耦合,苏中、苏北地区属中度耦合;江苏省大部分城市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系统已经进入高度耦合、良性发展阶段,并且耦合协调等级逐步提高,根据各市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优势互动型、持续增长型、波动增长型、滞后发展型四类;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府支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要促进江苏省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就要推动二者深度耦合,各地均衡发展,并且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耦合模式.

关 键 词:乡村旅游  新型城镇化  耦合评价模型  耦合度  耦合协调度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