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7年工作总结及1988年度工作要点
引用本文:黄昭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7年工作总结及1988年度工作要点[J].中国科技术语,1988,0(1):10.
作者姓名:黄昭厚
作者单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摘    要:Ⅰ、1987年工作总结在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领导下,并得到了国家教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国家标准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1987年委员会的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现汇报如下:一、巩固和发展了组织1.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积极推动下,1987年8月12日国务院在《关于天文学名词的请示》的批复中明确授权委员会“审定公布各学科的名词”,并指出“经其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全国各科研、教学、生产、经营、新闻出版等单位应遵照使用。”李鹏同志在名词工作会议期间给钱三强主任的信中强调指出“审定自然科学名词,统一科学技术术语,实现科技术语的规范化,以适应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此外宋健同志的来信也就委员会的性质、任务、重要意义等作了重要指示。这一切对开拓名词统一工作的新里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全体委员和关心名词工作的各方人士是很大的鼓舞,必将推动名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2.在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1987年审定工作进入全面开展审定的新阶段,并开始出成果。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建立学科审定委员会及协调机构共30个,他们是:数学、物理、力学、天文、动物、植物、微生物、昆虫、地理、地质、地球物理、大气科学、海洋、农学、林学、土壤、生物物理、生物化学、遗传、细胞学、生理学、自动化、电子、计算机、医学、古生物、测绘等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以及交叉学科名词协调组和外国科学家译名协调委员会。这些委员会的设立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在自然科学学科体系中较基础的学科;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比较重要的学科;新兴学科;影响较大,条件较好的学科以及委员会的人力、财力可能性等因素。3.随着审定工作开展,丰富和积累了经验。目前我们的审定工作已在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国外术语学理论,初步制定了审定规范。明确从准备工作、几次审定、修改到审批、公布13项审定程序(即“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有利于提高审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天文学名词》的公布使审定工作有了样板。公布的权威性、内容、形式、版式等都已确定,使以后各学科的审定工作有了遵循。4.委员会办公室充实了力量,现有人员17人,专业力量和各项工作的平衡,自身的建设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二、全面开展审定工作1.现有的30个分委员会除极个别外,约28个委员会都在积极开展审定工作。1987年共召开各种审定会、座谈会、协调会65次。参加人数约1500人。结止12月底,三审完成,正在整理准备上报的有土壤、大气科学、无机化学命名原则、生物物理、地理、物理、地球物理等七个学科。约9200条词(不含命名原则)。2.现代科学发展,不同学科之间互相交叉渗透是一个规律,随之产生的术语交叉不可避免,审定工作深入发展,对如何做好交叉术语的协调一致,成为作好名词审定的关键。例如古生物与植物学中古植物的交叉;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农学、测绘、电子等专业中遥感技术的交叉。某些常用词如物理学中“矢量”与数学中“向量”不统一;物理学中的“电势”与电子学中“电位”不统一。物理、力学及一些应用学科的负载、负荷、载荷、荷载不统一。对这些问题,委员会办公室已多次组织有关学科共同协调,通过协商讨论多数取得了一致意见。仍有一些不易统一的待研究后做实事求是的处理。三、召开了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会议1987年9月25日至27日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当第一批经审定统一的《天文学名词》公布的时候,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授权委员会公布经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的批复下达后召开这个会是很及时的,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扩大了宣传:通过新闻发布会,报刊,电台,电视等各种新闻工具的宣传报道,及与会同志的努力,统一术语工作已为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天文学术语格林威治改格林尼治引起了超出预料的反响),不少教学,出版部门纷纷来联系,要求与我们的订名一致(《辞海》新版已将天文方面的术语改成与我们一致,他们并表示凡我们公布的都与之一致)。2.交流了经验:各审定委员会的专家聚集在一起,会上会下交流经验,研究术语,沟通情况,是一次务实的会,推动了审定工作平衡发展。3.提高了对审定工作严肃性的认识,加强了责任心。这次会后普遍重视了质量。1987年原计划公布六项,这六个学科于1987年7月前都已完成了三审,准备送主任报批,工作会开完后,他们说国务院授权我们公布名词,责任更重了,纷纷要求把稿件拿回去,再次进行过细的工作。四、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提高了对术语学的了解和认识1.我们派出人员参加国际术语标准化会议,初步了解了国外术语工作的情况,共同讨论了术语工作的原则、方法及其他理论问题。同时又于11月国际标准化组织术语技术委员会主席加林斯基来访时组织了报告会、座谈、讨论,使大家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2.翻译和介绍了国外有关资料。3.办公室重视结合审定工作中的具体问题,结合我国术语工作的特点,经常召开业务讨论会,研究问题,提高对我国术语工作特点的认识,办公室作为承上启下、横贯各学科的重要部门,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起到核心枢纽作用。并在审定工作基础上写出“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在术语学学习班的报告会上反映较好。4.《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物出版两期(正印刷),简报13期,及时交流信息和经验。5.开发了计算机在名词审定工作中的一套工作程序。目前,从建库、制定草案、修改、检索、排版、统计分析等都开始使用计算机处理,提高了办公室自动化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地配合了审定工作的开展。五、存在的主要问题1.委员会的统一的固定经费拨款问题尚未解决。2.关于公布审定的名词时,同时发表繁体字的问题,急需将格式定下来。3.交叉学科术语如何审定及协调需要明确。4.需探索与港台及汉语地区国家的联系和交流的途径。5.整体计划性差,缺少近期、长远规划。6.审定工作的业务指导有待加强。规章制度有待健全。7.办公室工作条件差,急待解决。Ⅱ、1988年度工作要点一、进一步贯彻1987年委员会工作会议的精神和任务,并按先基础后应用,先单科、后综合(如能源、材料、空间、环境等),并选择与国民经济较密切的学科开展名词审定工作。坚持并进一步完善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与方法,加强协调工作,加速名词的审定。争取三至五年内将各基础学科的第一批名词予以审定公布。二、加速各学科名词术语的审定工作1.努力完成大气科学、地理学、土壤学、地球物理学、微生物学、物理学、无机化学命名原则、海洋科学、生物物理学、化学等学科名词审定的上报稿,争取出版公布前六项。2.完成数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学、古生物学、植物学、林学、医学分支学科等学科名词审定的三审稿。3.积极推动地质学,计算机科学的名词审定工作。(注:学科窄、词条少的学科拟与相近的学科合并公布、出版)三、建立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室1.为了确保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提高名词术语审定工作的质量,使之更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也更具有权威性;也为了逐步培养一支具有我国特色的科技术语审定和研究队伍,需成立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研究室。2.研究室侧重负责制订名词审定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制订并不断完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与方法;研究第二批名词审定的方针、内容;针对审定工作中存在的学术问题组织研究讨论组织学术交流,为术语数据库的筹建开展调研,做好准备工作等。办公室则侧重负责名词术语审定的后勤保障工作如行政业务,会务组织,文件资料,档案管理,复印,打字,录入以及出版印刷和办公室的自动化等工作。目前两块牌子一个机构。3.加强领导,配备干部,调整充实人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四、继续努力办好学术刊物《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和简报。1.筹建《自然科学术语研究》刊物的编委会,健全编辑机构,进一步明确刊物的方针,任务,不断扩大稿源,争取尽快正式出版,公开发行。2.加强“简报”工作,不仅要及时反映审定工作动态,还要反映学术内容,更好地沟通信息,起到指导、借鉴和交流作用。五、为召开“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作准备。1.会议暂定一九八九年二季度初2.会议主要内容:①总结本届委员会(四年)工作;②讨论长远规划;③修订《组织条例》、《审定条例》和《审定原则与方法》等;④全国委员会换届,重新聘任新的全国委员。(注:各分委员会委员的换届,须与各学会协商,至少保留半数委员)3.文件准备六、外事活动1.继续探索与港、澳、台等地区开展科技术语的了解和交流的途径;争取与华语地区、国家、机构、专家建立联系;鼓励各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多渠道地开展对港、澳、台,对海外华裔科技人员的联系。2.邀请捷克斯洛伐克术语学派霍列斯基教授来华讲学。3.组织科技术语数据库考察小组考察加拿大术语数据库建库的经验。4.继续保持与国际科技术语机构和专家的联系和交流。七、继续争取解决委员会的统一的固定经费,拨款办法。


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Work of CNCUNSTT in 1987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Work of CNCUNSTT in 1988
Huang Zhaohou.The Summarization of the Work of CNCUNSTT in 1987 and the Main Points of the Work of CNCUNSTT in 1988[J].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erms Journal,1988,0(1):10.
Authors:Huang Zhaohou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技术语》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