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南海北部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种间与空间差异及其对珊瑚礁白化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淑,余克服,施祺,陈天然,赵美霞,赵建新.南海北部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种间与空间差异及其对珊瑚礁白化的影响[J].科学通报,2007,52(22):2655-2662.
作者姓名:李淑  余克服  施祺  陈天然  赵美霞  赵建新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南海海洋研究所,广州,510301
2. Radiogenic Isotope Laboratory,Centre for Microscopy and Microanalysis(CMM),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Qld 4072,Australia
基金项目:中-澳科技合作特别项目(批准号:4061112003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丁程重要方向性项目(批准号:KZCX2-YW-3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572102)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批准号:2006BAB19803)资助
摘    要:与造礁石珊瑚共生的虫黄藻(Zooxanthellae)的密度和色素变化是珊瑚礁白化的最主要特征.通过对海南三亚鹿回头、小东海和广东省大亚湾海区共12科21属39种石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分析,得出:(ⅰ)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平均密度变化于0.67×106~8.48×106cells/cm2之间,具有明显的种间差异性,其中枝状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相对较低(0.67×106~2.47×106cells/cm2),而块状珊瑚的共生体虫黄藻密度相对较高(1.00×106~8.48×106cells/cm2);(ⅱ)水深4m以内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普遍比水深7m左右接近海底的珊瑚的高;(ⅲ)相对高纬度的大亚湾(~22°N)与三亚(~18°N)相比,海温相同的环境下,与珊瑚共生的虫黄藻密度的纬度差异不明显;(ⅳ)局部白化的同一珊瑚个体,未白化部分的虫黄藻密度>半白化部分>完全白化部分.进一步分析认为:(ⅰ)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虫黄藻密度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枝状珊瑚易于白化的主要原因,如低密度共生虫黄藻导致枝状的鹿角、杯形珊瑚等易于白化死亡;(ⅱ)珊瑚共生体虫黄藻密度受人为因素制约,如沉积物增加、潜水活动造成海水浑浊、海产品养殖活动引起的硝酸盐、磷酸盐增加等都可能导致共生虫黄藻密度降低.

关 键 词:珊瑚礁白化  虫黄藻密度  种间差异性  空间差异性  南海北部
收稿时间:2007-05-08
修稿时间:2007-09-05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