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绵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渗透能力 ——以厦门市海沧马銮湾试点区为例
引用本文:师晓阳,刘淑坡,李 飞,艾慧颖,饶 拉,周真明,苑宝玲.海绵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渗透能力 ——以厦门市海沧马銮湾试点区为例[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6):836-841.
作者姓名:师晓阳  刘淑坡  李 飞  艾慧颖  饶 拉  周真明  苑宝玲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华侨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福建 厦门 3610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福建省高校产学合作重大项目;厦门市建设局委托项目
摘    要: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16个试点城市之一厦门市海沧区马銮湾试点区为例,结合片区现状,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定土壤下渗率,并结合土壤容重、含水率、粒径分布等土壤特性,分析不同地块、不同用地类型的40个检测点土壤渗透能力. 利用Horton下渗模型,确定土壤渗透系数,指导试点区选择适宜的低影响开发(LID)技术. 结果表明,试点区居住小区、工业区和城中村土壤渗透能力普遍较强,农林用地次之,公共设施用地最差. 对试点区4个点位2种用地类型(公共设施用地和工业区)的2种LID设施(雨水花园和生物滞留设施)效果分析显示,雨水花园适合修建于学校、停车场等面积较大地区;生物滞留设施适合应用在道路和居住小区绿化带等面积较小、坡度较小的地区. 土壤特性和土壤下渗率可单独作为土壤渗透能力的评判依据.

关 键 词:海绵城市  土壤特性  渗透系数  渗透能力  LID技术  厦门市
收稿时间:2018/12/11 0:00:00
修稿时间:2019/1/26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