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找寻失落的教育之精气神
引用本文:黄凯华.找寻失落的教育之精气神[J].科技信息,2011(6):41-42.
作者姓名:黄凯华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    要:精气神,作为人类生命的要素,其观点很早就出现在先秦著作中。《老子》、《庄子》、《管子》、《孟子》、《黄帝内经》等,皆论及精气神,并阐述了"养气"、"存精"、"守神"等养生之道。汉魏以来,精气神学说在医家和道家的著作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中医学从生理、病理及形神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剖析,而道学则从炼养角度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精,是构成生命之体的始基,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有"人始生,先成精"(《灵枢.经脉》)、"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匮真言论》)之说。相对应的构成教育的始基那就是教育信仰。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充养人体的一种无形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动力和功能,故有"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人之生,气之聚也"(《庄子.知北游》)之说。相对应的维持教育活动的动力和功能是什么呢?教育目的。神,是生命活动现象的总括,"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故神在体外则成为生命的象征,在体内则成为生命的主宰,所以《淮南子.原道训》说":神者,生之制也。"相对应的教育活动现象的总括那就是教育规律。教育信仰、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就像精气神一样三者一体,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笔者试图从教育的精气神三者出发,对当下的教育问题做一些深入的思考,教育信仰的缺失带来教育目的的迷失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无视,乃是当今教育之怪现状,笔者试图找寻失落的教育之精气神,以正本清源,抛砖引玉。

关 键 词:失落  教育  精气神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