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棱果沙棘物种形成的研究
引用本文:廉永善,陈学林.棱果沙棘物种形成的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33(4):42-51.
作者姓名:廉永善  陈学林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生物系(廉永善,马瑞君),西北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陈学林),兰州铁道学院环境工程系(刘艳玲)
摘    要:从形态解剖性状、种子蛋白质谱带、核型分析、地理分布、开花授粉、大小孢子发育、胚胎发育和种子萌发等方面,对棱果沙棘(Hippophaegoniocarpa)及近缘类群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了棱果沙棘的物种形成.其种子蛋白质谱带迁移率的比较、种间染色体数目相同(2n=24)和结构差异的存在、类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替代特点以及雌雄花发育进程和其细胞学特征等,都表明棱果沙棘的物种形成方式系地理式物种形成式样,即异地形成模式.其祖种最大可能是中国沙棘或云南沙棘,而且是分布于较低纬度地区(川滇藏接触地区,即康滇古陆区)的较高海拔地带(2600~3500m)的特化的边缘居群.从遗传角度而言,其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倒位或兼而有之)和分化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生殖隔离的形成,可能与许多雌雄异株植物的遗传机制相一致,即其边缘居群中的“建立者”通过正选型交配而获得.种子萌发试验进一步论证了棱果沙棘起源于较温暖的生境之中

关 键 词:棱果沙棘  中国沙棘  边缘居群  染色体结构变异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of sophora bean gum and reology comparison with locust bean and guar gum
Yang,Yongli,Zhang,Ji,Guo,Shoujun.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 of sophora bean gum and reology comparison with locust bean and guar gum[J].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Bimonthly),1997,33(4):42-51.
Authors:Yang  Yongli  Zhang  Ji  Guo  Shoujun
Abstract:
Keywords:sophora  bean  gumgalactomannanacute  toxicity  experimentreology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