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气藏控制因素和有利成藏区预测
引用本文:孟祥振,宋明,蒲仁海,高小平,强腾,吴疆,关蕴文.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气藏控制因素和有利成藏区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2023(3):466-479.
作者姓名:孟祥振  宋明  蒲仁海  高小平  强腾  吴疆  关蕴文
作者单位: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公司;2.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GY-140);
摘    要:根据钻井、地震和试气资料,对甘泉—富县地区本溪组的构造、古地貌、沉积相、储层和气水分布规律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溪组为潮坪-泻湖-障壁沉积体系,储层主要为东、西两个平行岸线的北西向障壁砂坝砂岩,障壁砂坝分布在古岩溶高带两侧,为浅灰色石英质中粗砂岩和细砾岩。研究区中东部下伏地层为奥陶系马六段,由于缺乏马家沟储层和向下运移的通道,油气主要在本溪组东障壁成藏。研究区西南部本溪组下伏古岩溶凹槽,煤系烃源岩与马五溶蚀灰岩储层侧接,所以奥陶系成为主成藏层位,本溪组西障壁砂岩成藏相对较差。本溪组气藏主要为砂岩透镜体圈闭,少量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气藏沿障壁砂坝中心厚砂体呈串珠状分布。水层主要为单层厚度小于2 m的薄砂层,为潮道或障壁边缘砂岩,个别较厚的水层砂岩平面上位于气藏之间,应该与局部存在的大断距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和破坏有关。干层为孔隙度小于3.2%或渗透率小于0.07×10-3μm2的致密砂岩,主要为深灰色凝灰质和浅灰色岩屑石英两种砂岩类型,二者测井孔隙度均小于3.2%,显微镜下面孔率<1%。凝灰质砂岩具有颜色深(深灰色,简称黑砂岩)、粒度细(细...

关 键 词:本溪组  古地貌  沉积相  砂体展布  控藏因素  气藏识别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