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冲绳海槽岩心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王永吉.冲绳海槽岩心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其意义[J].科学通报,1997,42(13):1421-1424.
作者姓名:王永吉
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青岛266003
摘    要:植物硅酸体(以下简称硅酸体)在海洋沉积学中的应用始于Smithson对Leigwy湾海底沉积物的分析。后来他又对日本九州的Ariake湾浅海沉积物做了硅酸体分析。Dumitrica在1973年对地中海沉积岩心做了硅酸体分析,深海钻探第47航次(1979)、第54航次(1982)都做了钻孔岩心的硅酸体分析,据钻孔岩心硅酸体分析结果,推测了中新世~上新世的古风向和北非的古植被。我国从1989年开始对海岸带堆积和近浅海沉积做了一些硅酸体研究工作,冲绳海槽C1孔岩心硅酸体分析是我国第一次在半深海做硅酸体分析工作,该岩心位于冲绳海槽中段水深1600m处,位置为126°10’E,27°02′N,岩心长6.25m,岩性以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为主。

关 键 词:冲绳海槽  植物硅酸体  古气候
收稿时间:1996-08-20
修稿时间:1996-12-03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