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塔盆地W次凹砂砾岩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成因
引用本文:南金浩,刘少然,孙贻铃,孔凡顺,于东旭,林彤.海塔盆地W次凹砂砾岩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成因[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1):12-22.
作者姓名:南金浩  刘少然  孙贻铃  孔凡顺  于东旭  林彤
作者单位:1.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大型岩性油气藏形成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带评价”(2017ZX05001-002);
摘    要:在海塔盆地W次凹铜钵庙组砂砾岩储层发现了多口高产井,但井间试油产量差异大,试验区开发效果较差。为明确砂砾岩储层主控因素,预测优质储层展布,通过对比开发效果较好的T凹陷铜钵庙组砂砾岩储层岩石类型、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明确了次生孔隙发育程度是影响两个油田生产效果差异的主要原因,厘清了影响物性的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沉积类型、岩石特征、成岩阶段、酸碱性流体以及不整合淋滤是控制次生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建立了铜钵庙组砂砾岩储层次生溶蚀经历不整合淋滤、有机酸溶蚀、碱性地层水等多轮次的成因模式。明确了在铜钵庙时期满盆含砂背景下砂砾岩储集空间的演化历程,落实了在剥蚀不整合之下、环洼槽近源背景的近断裂带及斜坡隆起区为次生孔隙发育带。

关 键 词:砂砾岩储层  铜钵庙组  次生孔隙  成因模式  海塔盆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