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霸主”不做李自成
引用本文:肖巍,杨朴宇.“霸主”不做李自成[J].科技潮,2001(Z1).
作者姓名:肖巍  杨朴宇
摘    要:20年辛苦不寻常,是历史选择了中关村。美国著名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尔斯和皮特·霍尔在《世界高新技术园区:21世纪的产业综合体》一文中指出:“在高新技术的第一阶段,国家选择高新技术的区位时,首都地区应是第一选择。因为没有其他地区像首都那样,最富有社会文化网络,集中着最高素质的劳动力、最先进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业。”位于首都北京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经过一代又一代创业者的艰苦拼搏,如今已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的中心。人们发现,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以其创新实践,业已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家。曾有媒体按照企业的规模、创办企业的时间以及企业家的年龄、所处的行业(主要是信息产业)等对中关村的“掌门人”进行过分类。像联想集团柳传志、四通集团段永基(现在是中关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清华紫光张本正等被划分在老一代创业者的行列。而如瑞星公司董事长王新、总经理刘旭、KV300王江民、用友集团总裁王文京、金蝶集团总裁徐少春等则被划分在中间代或者是介乎于中间代与新生代之间过渡者的行列。近两年创业的,比如新浪网的王志东、搜狐张朝阳、网易丁磊、卓越网王树彤、常青藤网站蒲大卫、联想神州数码总裁郭为、联想电脑公司总裁杨元庆、软件业的迟宇峰、王彤彦等人则被视为“新生代”创业者。人们还发现,这支队伍已逐渐形成了技术领域高新化、创办方式多样化、创业人员年轻化、智力结构高层化、运行机制民营化的鲜明特征。尤其是中关村“新生代”近几年的迅猛发展,给大家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回首往事,许多民营科技企业家和为民营科技事业奋斗的人们,感慨万千。记得在1999年底,联想集团成立15周年的纪念会上,柳传志讲过这样一段话:“时间这个东西真是神奇。当我们在战场上死缠烂打、忘我拼杀的时候,时间是一秒一秒地度过;而当我们讲业绩、看变化的时候,时间是一年一年地度过。当年我穿着蹩脚西装坐在最后一排伸着脖子听报告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杨元庆、郭为的孩子形象还未消失,转眼间他们躁动的目光已变得安详与平静,毛头小子们也已成长为纵横捭阖、运筹帷幄的少帅。”抚今追昔,老一代创业者感慨万千。他们对年轻人充满了希望和信任。他们坚信中关村跨世纪的“掌门人”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回顾是为了不能忘却,让我们走近这些最富创新精神的人们吧……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