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鲁庙“欹器”之谜
引用本文:王奇 ,作昕.鲁庙“欹器”之谜[J].知识就是力量,1995(3).
作者姓名:王奇  作昕
摘    要:古代的劳动人民最早接触到的物理学知识该是力学知识。古人曾利用力这一知识制作一些至今还使人称奇的“奇巧之物”。孔子所见的鲁国“欹器”(欹音奇),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欹器”是鲁王用来代替今人所说的“座右铭”的。欹器有个特点:当它空虚不盛一点水时,就只能欹斜地放着而无法端正地放置。把它扶正后。一放手它就重又歪斜在一边。这就是所谓“虚则欹”。在这容器中注入中等数量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在那里,这就是“中则正”。容器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向另一侧翻倒,而把水都倒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满则覆”。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节不可过分,慎防“满而覆”。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