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鄂中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引用本文:董兆雄,陈景山,沈昭国,方少仙,陈劲人,刘岭山.鄂中地区下三叠统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16(2):4-14.
作者姓名:董兆雄  陈景山  沈昭国  方少仙  陈劲人  刘岭山
作者单位:(1.西南石油学院;2.江汉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鄂中沉湖—土地堂地区早三叠世以局限—半局限台地环境为主,有过短暂的台内浅滩环境,东部曾发展为蒸发台地环境.下三叠统主要有微晶灰岩、微晶白云岩,夹少量亮晶鲕粒灰岩,局部硬石膏岩. 经历了海底环境的白云化,胶结、硬石膏化,大气环境的溶蚀,埋藏环境的胶结、溶蚀、白云化、表生环境的溶性等成岩作用过程.大气及浅埋藏环境产生的孔、缝隙多为后来的方解石等充填,对储层贡献甚微. 深理藏环境的扩溶孔的形成及后期构造缝的产生与油气演化大致配套,具有一定的意义,表生环境的溶蚀,保存较好,对储层有较大贡献. 区内下三叠统主要发育裂缝型及裂缝孔洞型两类储层,前者孔隙度低,仅为2%~3%,后者孔隙度可达26%左右,至今仍受大气淡水影响,保存条件差,不利于成截.

关 键 词:碳酸盐岩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沉湖—土地堂地区  下三叠统  
收稿时间:1993-10-12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