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小康教育指标体系初探
引用本文:薛焕玉.我国小康教育指标体系初探[J].泰山学院学报,1995(3).
作者姓名:薛焕玉
摘    要:古今中外,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小康的内涵是不相同的。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人民生活摆脱贫困达到温饱后逐步向富裕社会过渡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但无论在何种小康概念中,教育的发展水平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都是小康所涵盖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对我国小康教育指标体系作一初步的探索。 在当代,国际社会常把成人识字率(或成人非文盲率),大、中学生入学率和人均受教育年限等教育指标列为标志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教授提出的实现现代化的10项指标中,就有成人识字率和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的比例两项教育指标。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1970年提出的按七个领域、21项指标将国家划分为赤贫、贫困、小康、富裕四种类型时,除了涵盖上述两项教育指标外,还增加了一项中学生占12—17岁中学学龄人口比例的教育指标。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