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近30年我国干湿状况变化的区域差异
引用本文:尹云鹤,吴绍洪,郑度,杨勤业.近30年我国干湿状况变化的区域差异[J].科学通报,2005,50(15):1636-1642.
作者姓名:尹云鹤  吴绍洪  郑度  杨勤业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基金项目:本工作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7104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领域前沿项目(CXI0G-A02-03)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所长基金项目(SJ10G-A00-06)资助.
摘    要:以全国616个气象站点1971~2000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 应用修正的FAO-Penman-Monteith最大可能蒸散模型, 计算近30年的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 分析降水量、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的变化趋势及年代际距平变化, 研究我国近30年来干湿状况变化的区域差异. 结果表明, 各要素的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 年代际变化明显. 近30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 最大可能蒸散和干湿指数呈减少趋势. 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近30年来湿润程度有所增加, 在新疆北部和藏东川西滇北地区变化趋势显著. 我国地理环境复杂, 全国的平均状态掩盖了区域间的差异, 在研究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时应分区域描述. 分析区域的干湿状况必须综合考虑水分的收支.

关 键 词:干湿状况  气候变化  区域差异  最大可能蒸散  Penman-Monteith模型
收稿时间:2005-01-26
修稿时间:2005-01-262005-04-20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