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褐飞虱诱导的水稻RH3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
引用本文:王小兰,翁清妹,游艾青,祝莉莉,何光存.褐飞虱诱导的水稻RH3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J].科学通报,2003,48(14):1547-1552.
作者姓名:王小兰  翁清妹  游艾青  祝莉莉  何光存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2,武汉 430072,武汉 430072,武汉 430072,武汉 430072
基金项目:本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批准号: 30170085).
摘    要:组蛋白H3基因的表达与个体发育、细胞组织特异性以及胁迫反应等相关. 在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差减文库中筛选到编码水稻组蛋白H3(RH3)的EST(GenBank登录号: BU572343), 以该EST为探针, 从褐飞虱取食后的水稻cDNA文库中分离到RH3基因的全长cDNA. 该基因编码一个含136个氨基酸残基的H3蛋白, 与以前克隆出的一种抗病相关蛋白基因(GenBank登录号: AF467728)只有1个碱基的差异, 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第126位上由赖氨酸取代了天冬氨酸. 应用Northern blot技术, 研究了褐飞虱取食后不同时间段水稻RH3基因的表达水平, 同时分析了植物激素、干旱、盐胁迫及机械损伤等因素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 结果表明, 褐飞虱取食8 h后RH3基因表达开始增强, 96 h后达到峰值. 干旱处理和稻瘟病菌接种能诱导RH3基因的表达增强, 而脱落酸处理则对该基因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 利用RNA原位杂交技术, 对接种褐飞虱48 h后水稻的茎叶切片进行了RH3 mRNA的原位定位. 结果显示, 在褐飞虱取食后, RH3基因的转录本在维管束及短细胞中的积累尤其明显. 水稻组蛋白H3基因的表达与水稻对褐飞虱的应激反应相关.

关 键 词:褐飞虱  组蛋白H3  RNA原位杂交  防卫反应
收稿时间:2003-04-27
修稿时间:2003年4月27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