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库淹没区岩土体文物遗址保护方案研究——以皎平渡山洞遗址为例
引用本文:何伟,吴冠仲,范宣梅,王文松,柳杨.水库淹没区岩土体文物遗址保护方案研究——以皎平渡山洞遗址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6):734-743+755.
作者姓名:何伟  吴冠仲  范宣梅  王文松  柳杨
作者单位:1.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2. 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2125702);
摘    要:皎平渡山洞遗址在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蓄水后将淹没于水下约90 m,由于水库蓄水及调蓄对地质环境的改变常诱发地质灾害,因此需对其进行保护加固。以皎平渡山洞遗址及其赋存岸坡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岸坡整体稳定性、山洞遗址局部稳定性以及长周期、高水压下的耐久性,提出了“抗滑桩、桩板墙、坡体注浆、坡表防渗、土方回填注浆、防渗帷幕、坡表锚喷及山洞回填”的综合治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法对治理前后库水位升降各阶段的瞬态渗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治理区的浸润线位置变化进程由单向快速抬升转变为双向“包围式”缓慢抬升;山洞遗址区土体饱和时间由18 d延长至148 d,其孔隙水压力变化速率在水位上升阶段由(10~35) kPa·d-1降低至1.64 kPa·d-1,水位下降阶段则由10 kPa·d-1降低至(0.1~0.51) kPa·d-1。说明该方案可有效减缓治理区地下水位的抬升和土体的饱和进程,并显著降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速率。

关 键 词:水库淹没区  弱胶结堆积体  文物遗址  渗流场  岩土体加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