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海螺沟冰川冰蚀基岩面矿物变形与冰下过程
引用本文:刘耕年,陈艺鑫,张跃,傅海荣.海螺沟冰川冰蚀基岩面矿物变形与冰下过程[J].科学通报,2009,54(23):3771-3777.
作者姓名:刘耕年  陈艺鑫  张跃  傅海荣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北京 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571014)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批准号: 2005CB422001)资助项目
摘    要:海螺沟冰川地处温暖湿润的海洋环境, 冰川运动速度较快, 冰川底部接近压融点, 存在丰富的冰川融水. 冰川底部有丰富的碎屑, 为冰川磨蚀提供了有效“研磨工具”. 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冰蚀基岩面矿物变形破裂特点, 揭示长石、石英、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同程度存在变形、破裂和化学蚀变. 受矿物晶格特性制约, 黑云母发生弯曲变形较普遍, 弯曲方向多与冰川流向一致, 少量角闪石也出现弯曲变形; 石英和长石多见高角度张性破裂和低角度压剪破裂, 个别矿物被完全压碎(糜棱岩化), 显示出其刚性特点. 冰川底部的磨蚀、拔蚀、冰下流水作用和冰下溶蚀作用在微观尺度上都得到证实. 矿物的变形、破碎是冰川底部侵蚀的基本机制, 海螺沟冰川单次磨蚀厚度在30~90 μm, 统计平均50 μm, 主要产生粉砂粒级碎屑. 基岩表面矿物变形破碎程度向下迅速降低. 推算本地的冰川侵蚀速率约2.2~11.4 mm/a, 与其他海洋性山岳冰川侵蚀速率较一致, 小于阿拉斯加大规模山麓冰川的侵蚀速率(10~30 mm/a), 大于大陆性冰川的侵蚀速率(0.1~1.0 mm/a). 冰川类型、冰川规模是影响侵蚀速率大小的主要因素.

关 键 词:海洋性气候    海螺沟冰川    冰下过程    矿物变形    冰川侵蚀
收稿时间:2008-11-20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