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
引用本文:赵中阔,郄秀书,张廷龙,张彤,张鸿发,王勇,佘勇,孙宝来,王怀斌.一次单体雷暴云的穿云电场探测及云内电荷结构[J].科学通报,2009,54(22):3532-3536.
作者姓名:赵中阔  郄秀书  张廷龙  张彤  张鸿发  王勇  佘勇  孙宝来  王怀斌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部气候环境与灾害实验室, 兰州 73000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和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新技术研究所, 成都 6102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 40675008)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 KZCX-YW-206)资助
摘    要:自行设计制作了携带GPS的强电场探空系统, 可以获取探测路径上的电场垂直分量、温度、相对湿度和GPS定位数据. 2008年夏季, 在地面大气平均电场仪以及一部X波段天气雷达的配合下, 在甘肃平凉地区进行了雷暴云内的电场探空实验, 获得了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内的电场廓线资料. 通过对一次过顶雷暴活跃阶段的探空资料分析, 表明在雷暴云及其下边界存在4个电荷区域: 在海拔高度4.3~4.5 km之间(云底)存在一个负屏蔽电荷层; 在4.5~5.3 km存在一个正电荷区, 对应3~2℃温度层; 在5.4~6.6 km存在一个负电荷区, 对应温度–3~–10℃; 在6.7~7.2 km存在一个正电荷区, 对应温度–11~–14℃. 本文提供的观测结果支持中国内陆高原地区雷暴云内(0℃层之上)存在三极性电荷结构, 但下部正电荷区较正常三极性结构要强的结论.

关 键 词:雷暴云    电场探空    电荷结构    中国内陆高原    起电机制
收稿时间:2009-01-19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