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唐代彩绘陶质文物的酥粉研究
作者姓名:赵静  罗宏杰  王丽琴  李伟东  容波  周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古陶瓷研究中心;古陶瓷科学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批准号:2012CB7209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批准号:51302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51232008)资助
摘    要:陕西陇县神泉村唐墓最早发掘于1955年,其中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西部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彩绘文物正在面临严重酥粉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利用超景深显微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色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探讨典型酥粉彩绘陶质文物样品的化学成分、微观形貌以及含有的可溶盐离子成分、浓度等,提出含量占样品总质量3.70%~10.74%的可溶盐NaCl和NaNO3是导致文物酥粉的主要原因,证明了陶质裂纹的起裂并不意味着样品的破坏,破坏的本质在于可溶盐结晶受力过程中微裂纹的扩展和贯通,在环境相对湿度变化引起裂纹的扩展贯通过程中,样品质量、形貌、孔径和强度都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NaCl结晶体对陶质样品产生的负压压力较大,破坏性最强.本研究揭示了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彩绘陶质文物酥粉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酥粉陶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唐墓  彩绘陶质文物  酥粉  可溶盐  裂纹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