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银行系统性风险多渠道形成机制及测度研究
引用本文:郭晨,吴君民,宋清华.银行系统性风险多渠道形成机制及测度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22(5):1129-1145.
作者姓名:郭晨  吴君民  宋清华
作者单位:1.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2.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8BJY248)~~;
摘    要:考察资不抵债与流动枯竭叠加作用下,银行债务违约、流动性挤兑和资产减值抛售相互渗透、相互强化的系统性风险多渠道形成机制,动态模拟房地产贷款违约冲击下的风险传染演化过程.对2012-2020年我国38家银行进行研究发现:第一,银行体系能充分吸收房地产贷款违约初始冲击,系统性风险主要产生于银行去杠杆行为导致的多渠道风险传染过程中.资产减值抛售对系统性风险影响较大,债务违约和流动性挤兑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较小.第二,资不抵债与流动性枯竭是银行风险传染的主要形式,两者的叠加效应持续放大系统性风险.银行体系流动性枯竭较资不抵债更突出,但前者影响呈下降趋势,后者逐年凸显.第三,系统性风险释放在重度冲击下呈现“即时性”,中度冲击下呈现“延续性”,轻度冲击下呈现“自我恢复”特征.第四,银行体系风险类型趋于复杂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容易出现流动性枯竭与资不抵债双重风险,且两者脆弱性和风险贡献度更突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多表现为双重风险或单一风险.基于研究结论,为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防范及金融监管提供政策建议.

关 键 词:银行系统性风险  债务违约  流动性挤兑  资产减值抛售  房地产贷款违约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