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引用本文:秦伯强,杨柳燕,陈非洲,朱广伟,张路,陈宜瑜.湖泊富营养化发生机制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J].科学通报,2006,51(16):1857-1866.
作者姓名:秦伯强  杨柳燕  陈非洲  朱广伟  张路  陈宜瑜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3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北京,10008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谢平研究员对于本论文的撰写和修改都提出许多建议,在此谨表诚挚谢意,本研究受出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大项目(批准号:KXCZ1-SW-12)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2002AA601011)的资助.
摘    要:从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演化、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的释放及其内源污染机制、湖泊蓝藻水华暴发机理和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特别是围绕占中国淡水湖泊总数达70%左右的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自然条件下湖泊也有可能富营养化, 特别是浅水湖泊更容易富营养化. 推断其原因可能与洪水有关. 浅水湖泊中的沉积物在风浪作用下发生悬浮, 致使沉积物中大量的营养盐释放出来并进入上覆水, 为生物生长所利用, 这是浅水湖泊内源污染负荷较深水湖泊重的原因所在. 蓝藻水华暴发是湖泊富营养化之后生态系统的一种异常响应, 其发生的原因与湖泊物理环境如光照(或透明度)、温度和适宜的水动力条件有关, 也与湖泊化学环境, 如氮、磷浓度及其氮、磷比值等有关, 还有形成水华的蓝藻本身的某些生理特性有关, 如伪空泡及抗拒紫外伤害的能力, 从而在对光照和营养盐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等特性, 这种竞争优势在浅水湖泊中尤为明显. 而浅水湖泊“水浅”的特性, 也使得营养盐负荷和蓝藻水华的控制难度加大. 对于湖泊富营养化的治理与控制应该遵循控源、湖泊生态修复和流域管理的原则. 对于湖泊沉积物中营养盐释放导致的内源污染控制, 既可以采用物理化学的方法、机械的方法和生物的办法, 甚至是仿水生植物的方法. 实施湖泊生态修复, 就是把富营养化的藻型湖泊生态系统转化为草型生态系统. 要实现这样的改变, 必须首先改善环境条件. 在现阶段, 把生态修复的重点放在水生植物种植上是有盲目性的, 而应该放在环境改善上. 由于各个湖泊类型不同, 因此, 各种治理的技术应该结合具体的情况来实施.

关 键 词:湖泊富营养化  营养本底  浅水湖泊  内源污染  治理  生态恢复
收稿时间:2005-11-23
修稿时间:2005-11-232006-04-11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