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东边缘地壳“管流”层的电磁探测证据
引用本文:赵国泽,陈小斌,王立凤,王继军,汤吉,万战生,张继红,詹艳,肖骑彬.青藏高原东边缘地壳“管流”层的电磁探测证据[J].科学通报,2008,53(3):345-350.
作者姓名:赵国泽  陈小斌  王立凤  王继军  汤吉  万战生  张继红  詹艳  肖骑彬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北京100029(赵国泽,陈小斌,王立凤,王继军,汤吉,万战生,詹艳,肖骑彬),山东省地震局 济南250014(张继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批准号:2004CB41840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40534023)资助.致谢研究中与张培震研究员等进行了有益的讨论;孔祥儒研究员对论文提出宝贵的意见;审稿者还对论文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深表感谢.
摘    要:通过对青藏高原东边缘及其附近地区石棉-乐山剖面大地电磁资料的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和四川地块的电性结构有明显差别, 东部的四川地块地壳总体电阻率大, 西部的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总体电阻率小. 西部地壳分为上中下3层, 中地壳为厚约10~15 km的低阻层, 电阻率最小达3~10 Ωm, 推测它含有较低黏滞度的部分熔融和(或)含盐流体, 易于变形和流动, 是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向东南方向挤出作用下形成的“管流”层. 它使上地壳和下地壳解耦, 上地壳高阻的脆性层以左旋走滑和逆冲的断层运动为主, 地表抬升, 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内. 低阻层把鲜水河-安宁河深大断裂带截成上下两段. 地壳上、中、下层各自厚度的横向变化, 综合产生了青藏高原东边缘带地壳厚度西部厚、东部薄、地形西部高、东部低的过渡带.

关 键 词:青藏高原东边缘    大地电磁    电性结构    管流过渡带
收稿时间:2007-08-12
修稿时间:2007-11-22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