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宋代潮汕地区的福佬化
摘    要:广东潮汕地区与福建闽南地区壤地相接,从宏观上看,这两个地区可视为一个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但唐宋时期闽南发展较快,潮州的发展相对滞后,宋代闽南人口迅猛增长,对外移民以缓解人地矛盾便成为历史的必然。此一时期,潮州与闽南相比,人口较少,经济落后,很自然成为闽南对外移民的最佳选择。于是,自北宋开始,闽南人成批成批地移居潮汕;同时,宋代大量的闽南士人出仕潮州,卸任之后,不少人卜居潮州,成为当地望族。在闽南移民和仕潮闽南籍官宦共同推动下,儒家正统文化和闽南民俗文化逐渐在潮汕扎根,使得潮汕在方言、风俗、民间信仰方面都与闽南趋同。其后,闽南人建构出来的祖述光州固始的社会心理,也为潮汕人接受。因此可以说,唐五代时在泉、漳两州形成的福佬民系,至宋代已扩展到潮汕地区,使潮汕地区福佬化。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