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银洲湖水道变迁
引用本文:罗寿枚.银洲湖水道变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0(1):0.
作者姓名:罗寿枚
摘    要:潭江入新会县境后,经司前、牛湾宜向东流,达环城后则折而南流,直下崖门入海.流经境内十一个公社,全长185公里,流积5008平方公里.潭江水道上、下流分界于今双水渡头.我们以为将潭江水道分为三段(即源地至双水渡头为第一段,称潭江;双水渡头至虎坑口为第二段,称银洲湖;虎坑口至崖门口则为第三段,称崖门段.)较为合适的,因为如此分段是由来巳久了,习惯上,也把自潭江口至崖门口统称为银洲湖水道.一、“九龙塞海口、(制鱼)鱼浮起头”“九龙”为潭江口的九龙大围.“(制鱼)鱼”则为今七堡公社,亦为潭江水所绕.‘九龙”、“(制鱼)鱼”的浮露、生成,对潭江上游(石咀——双水波头)河段的演变,起了极重要的影响作用.石咀至双水波头河段,受司前、大泽和罗坑,双水两大列山地的控制,这带低地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