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四川盆地灯影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引用本文:斯春松,郝毅,周进高,倪超,潘立银.四川盆地灯影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266-273.
作者姓名:斯春松  郝毅  周进高  倪超  潘立银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1ZX05004-002);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前期研究项目(2012ZD01-02-03)
摘    要:灯影组是前寒武纪最重要的含气层系之一。以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以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实验方法为辅助手段,对四川盆地灯影组白云岩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类型主要为藻叠层白云岩、藻纹层白云岩、藻砂屑白云岩、藻核形石白云岩、藻凝块白云岩等。储集空间被分为6类,其中砾间孔、大规模溶孔溶洞以及"葡萄花边"残留孔洞是灯影组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四川盆地灯影组形成储层的控制因素有:沉积相带、白云石化作用、表生喀斯特作用、构造作用以及海平面升降变化等。其中沉积相带是灯影组储层形成的物质环境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得以保存的必要条件;表生喀斯特作用、构造作用、海平面升降等因素是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构造裂缝是储层改善的重要条件;而胶结作用和硅化作用则是灯影组储层受到破坏的重要因素。

关 键 词:四川盆地  震旦系  灯影组  白云岩储层  控制因素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