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管栅式喷射塔的初步探讨 第二部分 管栅式喷射元件的传质
引用本文:莫锡荣,何达鑫,江生南,刘春霄,杜长春.管栅式喷射塔的初步探讨 第二部分 管栅式喷射元件的传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4).
作者姓名:莫锡荣  何达鑫  江生南  刘春霄  杜长春
摘    要:管栅式喷射塔操作性能与其它并流喷射塔的对比实验结果,及其流体力学状态的实验研究情况,我们已经作过报导。本文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对压降小而结构又十分简单的(仅由普通管子构成)管栅式喷射塔的传质性能作了进一步的实验探讨,并提出了本实验条件下的传质数据的关联式。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流程和设备,以及喷射元件的尺寸和实验条件均与前文介绍的相同。但为了便于分析取样在喷射元件到吸收段增设了一个大小头,逐渐过度,此与前文介绍的装置,稍有不同。本实验是在空气-氨-水系统中进行的。氨由钢瓶、稳压罐和计量装置组成的供氨系统供给。实验过程中,在实验装置进口处气体的氨浓度保持在1%(体积)左右。操作稳定后,在装置的进口、喷射元件下150毫米处,以及分离器出口处同时取样分析。 Orrington等在他们进行的水吸收氨实验中证实了入口气体的湿度对传质系数影响很小,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实验误差范围内。因此本实验流程安排上未考虑对入口气的湿度加以控制。实验中气体的缝隙速度(按喷射元件通道最窄处计)为10~80米/秒;空塔气速为2~9米/秒;液气比为3~50升/米~3。实验塔吸收段高度为1600毫米,直径为150毫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