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理论根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主体性实践哲学之规定
引用本文:薛富兴.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理论根源--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主体性实践哲学之规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6-10.
作者姓名:薛富兴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
摘    要:康德哲学并不是李泽厚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唯一思想资源,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才是主体性实践哲学之思维起点。李泽厚既受惠于《手稿》,也深化了《手稿》。他从马克思《手稿》中继承了“人化的自然”命题、人类学学术视野及群体本位、理性主义立场。这些因素既有益于主体性实践哲学的建构,也对它形成了制约。主体性实践哲学并没有走出《手稿》的人类学视野,仍未完成从工具本体论向心理本体论的过渡,是一未完成、不成熟的理论形态。

关 键 词:主体性实践哲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类学视野
文章编号:1001-733X(2003)03-0006-05

On the Theoretic Germ of Li-Zehuo's Subjective Practical Philosophy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