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人类活动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研究
引用本文:尚国琲,马景涛,刘雨博,焦新颖,王鹏.基于人类活动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22(4):69-78.
作者姓名:尚国琲  马景涛  刘雨博  焦新颖  王鹏
作者单位:1.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2.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B18YJ011);
摘    要:生态红线划定工作实践中存在的划定不尽、划定不实、部门冲突等问题,其根源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与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的冲突。为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过程中人类活动用地调整依据不明问题,缓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矛盾,本文提出基于人类活动强度的生态保护红线优化思路。首先运用人类活动强度空间化方法,叠加人类扰动指数和地形因子对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衔接现行规划的项目、设施数据,划入生态重要性图斑和自然保护地进行优化调整;最后利用景观指数评价法进行生态完整性验证。评价结果表明:(1)万全区原生态保护红线内人类扰动指数大于0.4的区域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10.17%,人类活动强度大于60分的区域占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的21.19%;(2)以60分为阈值进行优化并对接现行规划调整后,万全区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为240.35km2;(3)优化后PD降低0.1114,MPS增加4.4321,破碎度显著降低,MSI、AWMSI、AWMPFD数值整体趋于平衡。研究有助于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科学性和稳定性,提升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效率。

关 键 词:生态保护红线  人类活动强度  人类扰动指数  景观指数评价法  万全区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