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的Moho错断
引用本文:徐强,赵俊猛,崔仲雄,裴顺平,刘宏兵.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的Moho错断[J].科学通报,2010,55(1):80-86.
作者姓名:徐强  赵俊猛  崔仲雄  裴顺平  刘宏兵
作者单位:①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北京100085; 
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编号: 2008CB425704)
摘    要:通过分析横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部的Hi-Climb剖面的53个宽频带台站记录的196个远震事件, 总共获得了4764个接收函数. 利用接收函数包含的Moho的Ps和PpPs的走时信息, 获取了每个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 接收函数CCP时深偏移的方法也被用来研究地壳和上地幔间断面的横向变化. 研究结果显示: (1) 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的Moho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附近叠置和存在约10 km的错断, 其构造的几何形态表现为拉萨地体的Moho向北抬升, 而羌塘地体的Moho具有向南加深的趋势, 推断和新生代以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构造活动的重新活跃有关; (2) 泊松比沿整个剖面的变化为0.237~0.280, 表明地壳物质主要为中酸性岩石. 获得的所有台站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现反相关关系, 意味着羌塘地体南部地壳的增厚和拉萨地体的中酸性岩石逆冲插入羌塘地体有关; (3) 地幔过渡带的厚度沿剖面维持在255 km左右, 说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所引起的构造活动局限在410 km深度范围内.

关 键 词:接收函数    Moho错断    CCP时深偏移    上地幔间断面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收稿时间:2009-03-02
修稿时间:2009-04-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