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同放牧制度下典型草原生产效益与生态效应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81;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农业农村部草地生态与修复治理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俄草地生态与可持续利用联合实验室/国家土壤质量呼和浩特观测实验站,呼和浩特010010;内蒙古草业与草原研究院,呼和浩特010010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国家林业;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治区林业;草原局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支撑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摘    要:以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为试验区,比较研究了禁牧(CK)、连续适度放牧(G_1,每年放牧强度为340SSU·d·hm~(-2)·a~(-1))、重度放牧+禁牧(G_2,前4年放牧强度为510SSU·d·hm~(-2)·a~(-1),后2年禁牧)、极重度放牧+禁牧(G_3,前3年放牧强度为680SSU·d·hm~(-2)·a~(-1),后3年禁牧)3种放牧制度下草原畜产品生产效益及土壤与植被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适度放牧强度和科学的放牧制度较禁牧不仅能够获得较高的牲畜产品,还能够促进草原土壤的碳氮固持和群落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并维持生物多样性。另外,研究指出:对于短期重度放牧造成的植被破坏,如果土壤仍处在健康状况良好的情况下,禁牧自然修复是低本高效的可行方法,否则,需要适度人工辅助以加快土壤和植被修复。

关 键 词:典型草原  放牧制度  家畜生产力  生态效应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