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修筑技术之进展
引用本文:汪双杰,陈建兵,章金钊,李祝龙.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公路修筑技术之进展[J].中国科学(E辑),2009,39(1):8-15.
作者姓名:汪双杰  陈建兵  章金钊  李祝龙
作者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寒区道路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西部交通重大科技资助项目(批准号:2002318000)
摘    要:青藏公路由北向南纵贯青藏高原腹地,昆仑山唐古拉山间平均海拔4500m以上,在公路沿线700多千米范围内广泛分布有全球独一无二的以高海拔高温为主要特征的多年冻土.高原气候变化无常,一日间可经历四季,遭遇雨、雪、冰雹;公路沿线环境恶劣,年平均气温-2℃~-7℃,空气中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50%,太阳辐射量平均高达3600kJ/m^2.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高原环境的基本特征.在当今全球气候升温大背景下,高原下伏多年冻土响应进程加快,近20年间冻土平均升温0.2~0.3℃,岛状多年冻土加速消失,高温多年冻土加剧退化,低温多年冻土升温明显,并由此导致冻土区公路工程病害不断发生发展.青藏公路历经50年建设和34年连续科研,通车50年来,历经数次整治改建,并开展长达30多年的连续跟踪观测研究,其作为中国高原冻土区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开山之作,无疑也成为中国冻土工程研究最大的试验工程.2002年交通部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中安排开展《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究》,积极迎对全球气候升温变暖对多年冻土区工程影响的挑战,从冻土工程理论、勘察设计方法、工程稳定措施、冻土工程病害预防养护与工程寿命保障,到高寒缺氧恶劣环境下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创新、集成了针对中国实际的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推动了中国冻土工程领域的技术进步,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公路冻土工程研究的世界领先水平.

关 键 词:道路工程  多年冻土  修筑技术
收稿时间:2007-12-18
修稿时间:2008-09-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E辑)》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科学(E辑)》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