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及其致敏性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刘光明  刘庆梅  杨阳  刘萌  李梦思  桓霏  郜帅  曹敏杰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 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水产品深加工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厦门市海洋功能食品重点实验室, 福建 厦门 361021
摘    要:蟹类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也是诱发过敏反应的主要食物之一。因此,了解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种类及抗原表位,探究有效的蟹类致敏性消减技术等极为迫切。阐明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及其抗原表位是消减其致敏性的重要前提,概述了国内外分离鉴定的蟹类水产品过敏原,包括原肌球蛋白、精氨酸激酶、肌质钙结合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细丝蛋白c等;总结了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噬菌体展示技术、一珠一化合物技术等定位分析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的线性表位和构象表位概况。比较了辐照技术、超声技术、美拉德反应技术、酶法交联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等现代加工处理方法,或修饰过敏原抗原表位或破坏过敏原蛋白质结构,从而消减蟹类水产品过敏原致敏性。着重分析了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的未来研究趋势,提出蟹类水产品过敏原结构与致敏性的构效关系解析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对比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在蟹类水产品致敏性消减方面的优缺点,提出未来重点发展复合加工处理方式,以便更大程度地降低过敏原致敏性,从而为低致敏性的蟹类食品或生物制品的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关 键 词:   过敏原   致敏性   消减技术   低致敏食品
收稿时间:2022-06-15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