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寒地稻田节水增温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引用本文:王毅勇.中国寒地稻田节水增温灌溉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J].中国科技成果,2014(11):73-73.
作者姓名:王毅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长春130102
摘    要:东北地区的松嫩-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由于地理纬度较高,大于10℃年积温一般介于2400℃~2700℃,无霜期90~140天,农业区划上属温凉作物一熟区。由于无霜期较短,作物的生育期也相应较短,为了确保水稻有足够的生长时间,东北寒地的水稻栽培一般采用大棚育秧再移栽到大田的方法。水稻移栽插秧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进行,此时外界气温变化比较剧烈,白天可以升温到20℃以上,但夜间会降温到5℃~10℃,三江平原北部地区气温有时候甚至会降到0℃左右,夜间低温会严重影响水稻秧苗生长。如果插秧后,天气持续低温,会造成水稻插秧后不缓苗,甚至可能发生烂根现象。因此,有效提高插秧后稻田地表温度是水稻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关键一环。此外,东北地区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也严重地浪费了农业水资源,在水资源越来越紧缺的背景下,在东北地区开发适宜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也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寒地稻田  灌溉技术  节水增温  水稻产区  农业水资源  东北地区  水稻插秧  示范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