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沉积界线铱的赋存状态及其对N/Q地外撞击事件的启示
引用本文:马配学,侯泉林,柴之芳,徐和聆,吴锡浩.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沉积界线铱的赋存状态及其对N/Q地外撞击事件的启示[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6).
作者姓名:马配学  侯泉林  柴之芳  徐和聆  吴锡浩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
摘    要:采用悬浮沉降法对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第三系—第四系界线样品进行了粒级分选,然后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铱和其他微量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铱在不同粒级物质中的含量按以下顺序增加:粗粉砂(30~105μm)<砂粒(>105μm)<细粉砂(2~30μm)<粘土(<2μm)。在粘土颗粒物质中,铱的最高含量达856pg/g,较全岩样品富集约15倍。除了金之外,其他元素(包括As、Sb、Bi等亲硫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形式与铱显著不同。很显然,铱和其他元素有着不同的来源,界线黄土中铱的异常富集不可能由火山活动或者表生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而极有可能和上新世末(2.4MaBP)发生在南太平洋的地外撞击事件有关。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南太平洋N/Q地外物体撞击事件产生的爆炸尘埃可能扩散到了北半球。作为一种近似,以黄土剖面N/Q界线附近铱的剩余通量作为全球平均,可以估计该撞击物体相当于一直径为2.6km的C1型碳质球粒陨石球体。如此巨大的陨石与地球相撞足以诱发全球性的气候灾变效应

关 键 词:N/Q黄土界线  中子活化分析  铱的赋存状态  地外撞击事件

Distribution of Iridium in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at the N/Q Boundary in Loess:Implications for an Asteroid Impact 2.4 Ma Ago
MA\ Peixue.Distribution of Iridium in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at the N/Q Boundary in Loess:Implications for an Asteroid Impact 2.4 Ma Ago[J].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1998(6).
Authors:MA\ Peixue
Abstract:
Keywords:N/Q boundary  NAA  Iridium distribution  meteoritic impact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