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真蕨植物原位繁殖器官特点
引用本文:邓胜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真蕨植物原位繁殖器官特点[J].科学通报,1997,42(14):1536-1538.
作者姓名:邓胜徽
作者单位: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邓胜徽),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陈芬)
摘    要: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十分繁盛,已记录200种以上,其中真蕨纲累计已发现近百种之多,是植物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多具显著的地层时代意义,以往在有关植物群的研究过程中也对这一类群进行了大量形态描述和部分属种繁殖器官的研究,但专门性研究较少.近年作者对产于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海拉尔盆地、霍林河盆地、平庄-元宝山盆地、辽宁铁法盆地、阜新盆地、吉林辽源盆地和黑龙江鸡西盆地等下白垩统的真蕨类,重点对保存的繁殖器官的10科17属35种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划分为三缝孢和单缝孢两个类型.本文列举各类型的代表及其主要特点.

关 键 词:东北地区  早白垩世  真蕨  原位繁殖器官
收稿时间:1997-04-06
修稿时间:1997-04-29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