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东南极冰盖中山站至Dome A断面冰雷达探测初步结果: 冰厚和冰下地形
引用本文:崔祥斌,孙波,田钢,唐学远,张向培,蒋芸芸,郭井学,李鑫.东南极冰盖中山站至Dome A断面冰雷达探测初步结果: 冰厚和冰下地形[J].科学通报,2010,55(19):1937-1943.
作者姓名:崔祥斌  孙波  田钢  唐学远  张向培  蒋芸芸  郭井学  李鑫
作者单位: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海洋室, 上海 200136;
浙江大学理学院地球科学系, 杭州 310027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18B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6005)和中国极地战略研究基金项目(20070215)资助
摘    要: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CHINARE 24, 2007-08)期间, 通过车载冰雷达对东南极冰盖中山站至Dome A断面的冰厚和冰下地形进行了探测, 测线总长1170 km, 其中在82%的测线上成功探测到冰岩界面, 实测数据的水平分辨率<5.6 m. 测量数据经过处理生成沿断面走向的冰厚分布和冰下地形起伏曲线. 结果显示, 断面上的平均冰厚为2037 m, 低于东南极冰盖平均厚度, 730 km处冰厚最大, 冰盖边缘位置冰厚最小(891 m), 内陆1020 km位置冰厚略大于冰厚最小值, 为1078 m; 冰下地形平均海拔728 m, 远高于东南极冰下地形高程平均值, 其中1034 km处海拔最高, 达到2650 m, 765 km处海拔最低. 内陆深处900~1170 km范围内冰下地形海拔较高, 与该段位于Gamburtsev冰下山脉区域有关. 除900 km位置冰下地形的剧烈升高在冰面造成明显的地形抬升外, 总体上, 冰下地形对冰面地形的影响不大. 在冰雷达探测到冰岩界面的部分, 小尺度的冰厚和冰下地形变化相对密集且剧烈, 表明沿断面的冰床粗糙度较大, 认为是冰流运动、冰下环境和冰下地质构造共同作用的结果. 冰雷达未能探测到冰岩界面的部分, 冰厚明显较大. 此外, 由于该段冰流运动较强, 增加了冰盖内部结构的复杂性, 导致冰雷达信号在冰体内传播的衰减严重.

关 键 词:东南极    冰盖    Dome  A    冰雷达    冰厚    冰下地形
收稿时间:2009-10-31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科学通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