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岩溶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适宜性评价——以紫云县为例
引用本文:冯雁云,赵宇鸾,薛朝浪,魏小芳,葛玉娟,任红玉,杨智谋.岩溶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适宜性评价——以紫云县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5).
作者姓名:冯雁云  赵宇鸾  薛朝浪  魏小芳  葛玉娟  任红玉  杨智谋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贵州省千层次创新型人才资助项目
摘    要:岩溶山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开展建设用地拓展的适宜性评价,可为区域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提供参考。基于紫云县2016年土地利用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地形、生态、社会和区位4个方面选取高程、坡度、基本农田3个刚性指标,距建成区距离、土地利用现状等9个弹性指标,构建岩溶山区建设用地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限条件法、层次分析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借助ArcGIS软件,分析典型岩溶山区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拓展的适宜性。结果表明:研究区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分别占总面积的40.61%和59.39%;地形地貌是影响研究区适宜等级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建设用地高度适宜、中度适宜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松山镇和以峰丛洼地为主的猫营镇;刚性因子是限制不适宜建设用地的主要因素,刚性因子和弹性因子限制的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不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的58.90%、41.10%。

关 键 词:适宜性评价  城镇建设用地  空间拓展  岩溶山区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