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形状对河口环流和盐水入侵的影响 |
| |
作者姓名: | 朱建荣 胡松 |
| |
作者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99SG12),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99QMH1404),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项目 |
| |
摘 要: | 作者应用改进的ECOM模式,通过设计一个平直和喇叭形理想河口,研究河口形状对环流和盐水入侵影响。盐水入侵产生盐度锋面,在锋面处底层存在着向陆的密度流,为保持断面上质量连续,上层的流速明显增大;表层流有偏北的分量,底层流有向南分量,表明有横向环流存在。盐水入侵产生的盐度锋面在水平面上向西北倾斜,北岸盐水入侵比那南岸大,在垂直上向上游倾斜,底层盐水入侵比表层大,高盐水位于北岸的下层。张潮流、向陆的密度流和混合是产生盐水入侵的动力因子。科氏力使涨潮流向北岸偏转,向陆的密度流存在于底层,这种动力机制导致了盐度分布的不对称。盐度横向分布产生的斜压压强梯度力指向南岸,并随水深增加,导致底层流向南岸流动;因要满足质量守衡,在北岸因底层流的辐散产生下降流、水位下降,而在南岸因底层流的辐合产生上升流、水位抬升,水位的横向分布又导致表层流向北,想成一垂向横向环流。喇叭形河口因口门内河口变宽,造成流的幅散,向海的流速减少和产生上升流,底层向陆的密度流向西流动的距离减少,口门处盐度增加,但盐水向西入侵的距离减少;河口喇叭扣南岸下层也出现明显的高盐水;垂直混合增强,盐度垂向趋于均匀。
|
关 键 词: | 河口形状 河口环流 盐水入侵 三维模式 数值试验 |
文章编号: | 1000-5641(2003)02-0068-06 |
收稿时间: | 2001-10-26 |
修稿时间: | 2001-10-01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