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派比安台风(0606)登陆期间雨带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分析
引用本文:赵坤,周仲岛,胡东明,潘玉洁.派比安台风(0606)登陆期间雨带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6):606-620.
作者姓名:赵坤  周仲岛  胡东明  潘玉洁
作者单位:[1]教育部国家中尺度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210093 [2]台湾大学大气科学系,台北省 [3]广州中心气象台,广州51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摘    要:2006年8月3日派比安台风(0606)接近登陆时,在距离台风中心东北180 km处有一强螺旋雨带生成,并随台风往陆地方向移动.本研究利用位于广州和深圳的新一代天气雷达所收集到的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该螺旋雨带的回波结构和中尺度风场,并探讨其维持机制.雷达回波分析显示,雨带由多个对流单体组织成西北-东南走向的带状结构,长约200 km,宽约35 km.同过去研究中台风雨带气流结构呈准二维相比,该雨带在成熟时期的气流结构呈明显的三维特征.从雨带上游至下游,沿雨带方向风速显著减弱,而跨雨带方向风速则明显加强.在雨带上游,雨带内侧为外流,而雨带外侧3 km以下为内流.其中2 km以下气流进入雨带时逐渐减速并在雨带内形成强辐合,部分内流转为倾斜往外的气流.1 km以下,部分内流穿过雨带的强回波中心与雨带内侧的外流在雨带内边缘形成另一强辐合区.在雨带下游,在5 km高度以下雨带内外均侧为内流,其中2 km以下气流从雨带外部进入雨带时先加速,随后逐渐减速,在雨带内侧边缘形成最强的辐合上升运动后,随高度向外倾斜并在雨带外部形成下沉,部分下沉气流转为内流重新进入到雨带.由于雨带上、下游分别位于海洋和陆地上,因此海陆摩擦差异是造成雨带上、下游气流结构差异一个重要原因.而另一个原因是雨带上、下游同以台风中心为圆心的圆周切线间夹角不同.此外,雨带内的气流也表明由倾斜上升在雨带外侧下沉转化成的内流,对于雨带上、下游内流的加强和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双多普勒雷达  螺旋雨带  三维特征  派比安台风  中尺度结构  多普勒  雷达分析  Typhoon  Structure  Observations  Radar  Landfall  作用  转化  倾斜上升  切线  圆周  圆心  结构差异  摩擦  海洋  下沉气流  运动后
收稿时间:2007-07-15

The Rainband Structure of Typhoon Paibian(0606) during Its Landfall from Dual-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
Zhao Kun,Zhou Zhong-Dao,Hu Dong-Min,Pan Yu-Jie.The Rainband Structure of Typhoon Paibian(0606) during Its Landfall from Dual-Doppler Radar Observations[J].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Nat Sci Ed,2007,43(6):606-620.
Authors:Zhao Kun  Zhou Zhong-Dao  Hu Dong-Min  Pan Yu-Jie
Abstract:
Keywords:dual-Doppler radar  spiral rainband  three-dimensional feature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